师资队伍
副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张家广

日期:2015年11月12日 作者:admin来源: 点击数:

一、个人简介

姓名:张家广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4.10

职称:副教授

最高学历:博士

工作部门: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二、学术与社会兼职

山西土木建筑学会装配式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

太原理工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太原理工大学绿色建筑技术与综合防灾研究所副所长

三、学习与工作经历

(1) 2003.09~2007.07 中国海洋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 获得学士学位

(2)2007.09~2009.07 湖南大学 结构工程专业 获得硕士学位

(3) 2009.09~2015.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专业 获得博士学位

(4)2012.01~2013.01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结构工程系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5)2015.04~2017.12 太原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讲师

(6)2015.09~2020.03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理工大学 博士后

(7)2018.01~至今 太原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副教授

四、承担教学工作

讲授的本科生课程: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设计、装配式建筑

讲授的研究生课程:科技论文写作

五、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

1. 专业研究领域: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

2. 主要研究方向

(1)混凝土结构耗能减震

(2)自修复混凝土材料

(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六、主要研究工作成果

1. 发表的学术论文

[1] Junxian Zhao, Jiaguang Zhang*, Jiayu Song, et al. Sliding gusset connections for improved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RB-RC frame: Damage-control design and subassemblage test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3, 282: 115828. (SCI检索)

[2] Ruikai Han, Shunshun Xu, Jiaguang Zhang*,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microbial consortia-enhanced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 on crack self-healing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2, 343: 128138. (SCI检索)

[3] Jiaguang Zhang, Cheng Zhao, Aijuan Zhou, Chao Yang, Lin Zhao, Zhu Li. Aragonite formation induced by open cultures of microbial consortia to heal cracks in concrete: Insights into healing mechanisms and crystal polymorph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9, 224: 815-822. (SCI检索)

[4] Jiaguang Zhang, Yuanzhen Liu, Tao Feng, Mengjun Zhou, Lin Zhao, Aijuan Zhou, Zhu Li. Immobilizing bacteria in expanded perlite for the crack self-healing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7, 148: 610-617. (SCI检索)

[5] Jiaguang Zhang, Aijuan Zhou, Yuanzhen Liu, et al. Microbial network of the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process induced by microbial consortia an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crack healing in concrete.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14600. (SCI检索)

[6] Jiaguang Zhang, Bin Wu, Yang Mei, P. Benson Shing.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ies on a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retrofitted with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and steel caging.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5, 18(2): 155-171. (SCI检索)

[7] Jingsi Huo, Jiaguang Zhang, Zhiwei Wang, Yan Xiao. Effects of sustained axial load and cooling phase on post-fire behaviou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ub columns. Fire Safety Journal. 2013, 59: 76-87. (SCI检索)

[8] 张家广*, 陈景琦, 孟庆玲, 等. 混菌矿化增强再生粗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建筑材料学报, 2022, 25(10): 1027-1033. (EI检索)

[9] 花素珍, 张家广, 高沛, 等. 增强再生骨料固载混菌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性能. 复合材料学报, 2023, 40(11): 6299-6309. (EI检索)

[10] 赵俊贤, 宋佳雨, 张家广*, 等. 滑移连接的防屈曲支撑R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22, 43(6): 207-218. (EI检索)

[11] 张家广, 吴斌, 赵俊贤. 防屈曲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实用设计方法. 工程力学, 2018, 35(3): 151-158. (EI检索)

[12] 张家广, 许顺顺, 冯涛, 赵林, 李珠. 不同矿化微生物对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效果影响.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9(8): 607-613. (EI检索)

[13] 张家广, 霍静思, 肖岩. 高温作用后钢筋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4): 117-124. (EI检索)

[14] 范月东, 王玉珍, 许顺顺, 孟庆玲, 张家广*. 基于混菌矿化增强粗骨料的再生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性能. 硅酸盐通报, 2022, 41(2): 479-487.

[15] 张家广, 吴斌, 梅洋. 基于OpenSees的防屈曲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数值模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4, 34(5): 637-642.

[16] 张家广, 吴斌. 基于最弱塑性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变形能力简化计算方法.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5, 37(1): 1-7.

2. 发明专利、教材与标准

(1) 张家广, 郝小虎, 李珠, 周爱娟, 刘元珍, 赵林. 基于好氧嗜碱混菌矿化沉积的再生骨料改性方法. 中国, 发明专利,ZL201710451171.X(已转化,转化金额10万)

(2)张家广, 高沛, 孟庆玲, 周爱娟. 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池的裂缝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发明专利, ZL202210635392.3 (授权)

(3)张家广, 韩瑞凯, 周爱娟, 刘元珍. 基于兼性好氧微生物矿化的高性能绿色透水砖及制备方法. 中国, 发明专利, ZL202110574784.9 (授权)

(4)张家广, 陈景琦, 周爱娟, 刘元珍. 基于兼性好氧混菌矿化沉积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材料及方法. 中国, 发明专利, ZL202010302695.4 (授权)

(5)张玉,张家广,马钢,李珠. 珍珠岩粉作为造纸用填料/颜料及方法. 中国, 发明专利,ZL201610550145.8.(授权)

(6)李珠, 张家广, 赵林. 基于产脲酶微生物矿化沉积的裂缝自修复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中国, 发明专利,ZL201611096154.0.(授权)

(7)刘元珍, 宋佳雨, 张家广, 张玉, 郝潞岑. 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卯榫连接结构. 中国, 发明专利, ZL201810180864.4(授权)

(8)周爱娟,赵林, 李珠, 张家广. 使用好氧嗜碱微生物的裂缝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中国, 发明专利,ZL201610385109.0.(授权)

(9)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房屋抗震设计, 北京: 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8. (副主编)

(10)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十三五”系列教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 (参编)

(11)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标准, DBJ04/T358-2018. (参编)

(12)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J04/T396-2019. (参编)

3. 主要科研和教研项目

(1)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低碳-再生-高值”污泥及建筑垃圾协同处置创新基地, 2023-2026, 170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大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附加力对支撑跨RC框架梁柱破坏模式的影响机理, 2018-2020, 23万.

(3)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 再生混凝土骨料绿色改性技术研发与应用, 2020-2022, 20万.

(4)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基于微生物矿化的自修复再生混凝土性能增强及其机理研究, 2023-2025, 9万.

(5)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 大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柱损伤控制研究, 2021-2022, 5万.

(6)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专项,基于损伤可控的防屈曲支撑RC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2021-2023, 5万.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防屈曲支撑附加力对支撑跨RC主体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2016-2018, 5万.

(8)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青年项目, 微生物矿化修复再生混凝土骨料缺陷及其机理研究, 2019-2022, 3万.

(9)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示范, 2023-2025, 1.0万.

(10)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基于“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8-2020, 1.5万.

(11)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 2019-2020, 2万.

(12)太原理工大学校基金, 防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层间变形能力研究, 2016-2018, 1.5万.

(13)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实验项目重点项目,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实践教学与示范, 2020-2021, 0.5万.

七、荣誉

(1)2022年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五)

(2)2023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研究生)一等奖(排名第五)

(3)2022年山西省线下一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负责人

(4)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

(5)2018年太原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6)2018年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7)2023年太原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8)2023年太原理工大学特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9)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10)2023年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11)2023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12)2018年山西省第二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13)2019年山西省第三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14)2021年山西省第四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特等奖,指导教师

(15)2022年山西省第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16)2023年山西省第六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八、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邮编:030024

电子信箱:zhangjiaguang@tyut.edu.c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