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副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师资队伍

秦鹏举

日期:2021年03月01日 作者:来源: 点击数:

一、基本情况

秦鹏举,副教授,博导,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副主任,工学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和《Engineering Geology》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文章,申请专利十余项,现就职于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二、学习工作经历

2024.1-至今 太原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 博导 副系主任

2020.12-至今 太原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 硕导

2017.11-2020.11 太原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讲师

2020.3-至今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 博后

2015.11-2016.11 法国国立路桥大学

2011.09-2017.09 同济大学

2004.09-2011.0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三、学术及社会兼职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协会会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教学工作

1. 主讲课程: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城市道路排水设计》《BIM技术应用》《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工程地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2. 本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研究生教学

五、研究领域

岩土与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

六、科研工作

1.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温度作用下水力变化致裂非饱和压实黄土变形时效性特征及其本构模型,2022/01-2025/12,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黄土结构演化机制及其体变时效性,2020/01-2022/12,主持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水-力耦合作用下黄土宏微观变形演化机制及其本构模型. 2020/11-2022/3, 主持

(4)上海浅层地热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 热-力耦合作用下能源群桩-滨海软土非均匀变形特征 2023/5-2025/4, 主持

(5)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多场多相耦合超低渗介质气体渗流过程试验系统,2016/01-2020/12,参与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围岩裂隙与缓冲材料交界处地下水对膨润土的侵蚀作用研究,2014/01-2017/12,参与

(7)欧盟第七框架协议玛丽居里国际交流计划项目,FP7-PEOPLE-2013 -IRSES-612665,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Exchanging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 on a world-wide scale,2013/01-2017/12,参与

(8)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基于电阻率法的压实黄土裂隙测量方法,2021/04-2022/05,指导教师

(9)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9104(校级),硬质易裂土时域反射法装置开发,2019/04-2020/05,指导教师

 (10)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级,非饱和土一维渗透仪开发,2024/04-2025/05,指导教师

2.论文代表作:

(1) Qin, P., Ye, W., Wang, Q., & Chen, Y. (2025). Thermal effects on the strain rate-dependent behavior of highly compacted GMZ01 bentonit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7(1), 453-464.

(2) Geng, Y., Qin, P., Lu, Y., Sun, Y., Zhang, J., & Dong, X. (2025). Comparative effects of biochars from different feedstocks on the desiccation process of loess.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84(3), 137.

(3) Qin, P. J., Fisonga, M., Deng, Y. F., Cui, Y. J., & Ye, W. M. (2024).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eguline clay pellet mixtures during continuous oedometric compression. Applied Clay Science, 260, 107535.

(4) Qin, P. J., Deng, Y. F., Cui, Y. J, & Ye, W. M. (2023).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DR mini-probes for monitoring moisture in small-scale laboratory te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1(6), 905-914.

(5) Su, W., Cui, Y. J., Qin, P. J., Zhang, F., Ye, W. M., & Conil, N. (2018). Application of instantaneous profil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natural stiff clay. Engineering geology, 243, 111-117.

(6) Qin, P. J., Ye, W. M., Chen, Y. G., Chen, B., & Cui, Y. J. (2015). Influence of strain-rate on hydromechanical behavior of highly compacted GMZ01 bentonite. Engineering Geology, 195, 85-92.

3. 专著和规范标准:

(1)浅埋偏压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0.

(2)建筑固废再生利用技术标准(DBJ04/T384-2019),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参编

4. 主要发明专利:

(1) 一种复杂工况多型能源桩模型试验装置和方法,2024

(2) 一种热-水-力控制的复杂工况模型试验箱装置和方法,2024

(3) 基于多无人机协同的建构筑物3D打印装置及使用方法,2023

(4) 一种相变材料改良黄土路基冻融性能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2021

(5) 一种3D打印与原状土接触实验部件的装置和方法,2020.

(6) 一种考虑车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受压试块的徐变试验加载装置,2020

(7) 测定不同脏污状态下有砟道床排水能力的试验装置及方法,2020

(8) 一种适用特殊原状土的钻进TDR装置和方法, 2018.

(9) 一种TDR无损检测锚杆质量系统和方法, 2018.

(10) 一种温湿控制恒定应变速率高压固结仪,2015.

七、荣誉

(1)2024年获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支部工作先进个人”

(2) 2023年获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3) 2021年获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先进个人”“人才培养先进个人”“文体活动先进个人”

(4) 2019年获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先进个人”

(5) 第十九届山西省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论文题目:Influence of strain-rate on hydromechnical behavior of highly compacted GMZ01 bentonite),2018.

八、联系方式

1. 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学馆A座 邮编:030024

2. 邮箱:qinpengju2017@126.com





【关闭】